中小学新学期开学在即。从昨天起,一些中小学教师开始了寒假后的上班生活。面对即将来临的新学期,不少校长和教师在考虑如此一个话题:开学第一天,是让学生仍然沉浸在节日氛围中“回味新年”,还是着重“换频道”,引导学生快快从节日、假期状况转到学习状况。对此,一些教育专家的看法非常明确,引导学生较快地适应学习是“主流”。
看法1、为“回味新年”搭平台
与以往有所不同,今年春天新学期开学第一天,是龙年正月十六,已过了元宵节。按传统风俗,过了元宵就过完了年。中小学生的寒假也在元宵节后结束。
“按大家的经验,学生第一天到学校,一定非常开心,会说起很多在新年和寒假中发生的事情,或许他们的开心点还在新年的那段时光上,在这种情形下,通过班会课、晨会、午会,让学生回味新年,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”,在浦东新区一所小学担任大队辅导员的李老师觉得,小学生,特别是低年级学生,他们的新年年味或许会比高年级生更重一些,因此在开学第一天组织“回味新年”,让不同学生索性来个“集体回顾”,可以将节日的情绪释放一下。
同意这种看法的陈老师说:“民族传统的节日,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。让小学生节后开学聊聊新年见闻,说说感受,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。与其让学生自由交流,倒不如提供一个平台,让他们再尽情讨论一下。”
一些老师还明确表示,“回味新年”,对引导新学期学习是一种过渡方法。
看法2、及早激起学生的“学习期望”
但在依旧“回味新年”pk进入“学习状况”时,高中学校的教师更倾向于后者。在他们看来,新学期开学,就表明一学期的学习正式开始了,再“回味新年”,不符合当下的需要。“高中生的阅历比小学生多,对新年的怀念程度远不如小学生,同时由于他们面对的学习重压,可能更需要缩短节日带来的宽松感。迅速进入学习状况,或许是更好的选择。”杨浦高级中学的一位班主任指出,每到新学期开学,学生真的进入学习状况都需要一些时日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学校第一天就上课,可能有的学生不太适应,但需要适应。假日心情不可以无期限。
浦东新区三灶学校曾进行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研究,校长丁建光说,从研究和实践的状况来看,开学第一周是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的调整期,要把学生从假期状况转向正常状态的学习状况,有的“硬性”规定是需要的,而且早实行比晚实行好,“就是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时间就该干什么,不干什么。”所以他觉得,不必延长学生的放假状况,而应当激起学生的“学习期望”。
看法3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不同对待
假如说,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坚持“回味新年”是人文关怀,那样,选择迅速进入“学习状况”也是理性的选择。“在这个问题上,我看还是依据不同学校,不同学生,甚至不同情形做选择题,并没有是是非非的判断题。但有一点需要明确,开学了进入学习状况是‘主流’,回味也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学习,是向学习转换的中介。”崇明县教育局局长黄强强调,教育教学要符合教育规律,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趋势,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学生,采取的方法也会有不一样的选择。
上海特级校长、浦东新区明珠小学校长倪中华则觉得,学生从节日、假期状况转向平时的学习状况,学校要创造适合的氛围,擅长因势利导,不在表面和形式上做文章,真的把功夫用在实干上,把握转换之间的科学与艺术,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。